在我国西北干旱区,水资源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和生态治理的“命门”。古代人聪明地发明了坎儿井,让地下水源源不断流向田间,但随着气候变迁和地下水位下降,这项传承千年的“古老智慧”渐渐难以为继。而今,在广袤的戈壁滩上,一座座现代化的“水银行”正在悄然崛起,日蓄水量可达10万吨,真正把“天上水”“过境水”牢牢攥在手里。这些新水利设施到底靠什么做到的?答案藏在一整套现代化智慧水利系统中。
戈壁滩变水乡,靠的是“智慧+工程”
不同于传统坎儿井依赖地下水,现代化“水银行”采用的是蓄水池、沉沙池、调蓄库等方式,拦蓄雨洪资源、过境水以及富余灌溉水。再配套智能一体化闸门、超声波明渠测流设备以及远程灌溉调度系统,实现精准调水、科学分水,保证“水进来、用得上、排得走”。
以新疆某高标准农田灌区为例,项目建成后,依托智能测控一体化闸门与信息化调度平台,单日最大蓄水量提升至10万吨,既解决了春灌用水高峰问题,也保障了夏秋季生态补水需求。
智能一体化闸门,成就“水银行”调度核心
要想水“攥得住、用得巧”,离不开智慧闸门系统。我们山东共赢利水智慧农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智能测控一体化闸门,就是这些“水银行”的中枢神经。
它集成了:
无线远程控制
水位自动监测
定时/远程开闭启闭
太阳能独立供电
不仅可实现无人值守、远程调度,还能根据水源动态、天气情况、灌溉计划自动调整水位和流量,实现灌溉“按需分配”“错峰调水”“智能补水”,提升用水效率30%以上。
降本增效,干旱灌区的“智慧样板”
过去靠人力开关闸门、经验调水,不仅耗工费时,还易出现水资源浪费。如今配备智能闸门后:
人工成本减少80%
调度效率提升50%
渠道水损下降20%
灌溉均匀度提升
特别适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、干旱灌区改造、节水型社会示范区等项目,不仅经济账划得来,更能提升当地生态治理和农业增效能力。
写在最后
千年坎儿井终究要退场,现代化智慧水利设施已成为当下干旱地区水资源管理的“顶梁柱”。未来,依托智能一体化闸门、数字化水利调度系统建设的“水银行”将遍布戈壁荒原、绿洲田野,助力农业稳产增收、生态水网重塑。
如果您正在筹备高标准农田、灌区节水改造或水利工程项目,欢迎联系山东共赢利水智慧农业有限公司,我们为您提供一站式智能一体化闸门、智慧灌溉设备与水资源调度系统解决方案,让“每一滴水都用到刀刃上”。